首当其冲的是近邻,赞比亚和安哥拉的黑人,他们有着和加丹加黑人共同的语言和习俗,短短几个星期,完全不设防的边界中,涌进来几十万黑人劳工,等待特区当局安排工作。
最早安排开工的是铜矿和水泥厂,水泥厂并没有依照加州第一水泥厂的规模来建设,而是采用了技术含量较低的土法水泥厂,水平差不多是新中国五十年代水平。一口气上了三座,年产百万吨级的水泥厂,至于能耗问题,已经完全顾不上了。怎么说都比欧洲的先进一点点。
至于铜矿开采,主要是这个巨大的铜矿开采非常容易,属于露天铜矿,同时特区对铜的需求有迫切性。
也幸好特区国营农场已经完成了粮食储备,对于特区非洲项目的开发有足够的支持能力。
规划中的三座城市,也陆续开工,道路、给排水、电力、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绿化、房屋、广场、商业。。
在几十万黑人劳工的努力工作下,正在变成现实。这个时候的黑人劳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完全不亚于后世的农民工。在特区优厚的待遇之下,人人精神面貌大变。
尤其是有特区国籍的原住民住进了已经部分完工的六层洋楼套间的时候。所有的黑人都沸腾了,所有人都拿出了无与伦比的干劲。因为,特区政府承诺,他们每个月开放三万国籍,让正在特区加丹加省参加建设的黑人申请,一旦申请成功,他们也将成为那些拥有福利的特区的公民。也迟早有一日住进如梦幻般漂亮的房子,穿上干净体面的工作服,过上有尊严的日子。
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套房的价格只需要4000华元,这些非洲裔公民可以无首付从“金刚果信用社”获得全额房屋贷款,即使按照现在的月工资水平,一个人的工资只需要7-8年还清全部房屋贷款,如果按户计算,正常情况下,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一户非洲裔公民能够很轻松的在五年内还清所有房贷。
光这一项,每个城市按十万套房屋计算,三个中心城的房地产投入就是12亿华元,那么这会不会导致加丹加省的财务破产?
从经济的输入和输出计算,加丹加省需要输入的是粮食和各种建材,需要支付的是各种福利和工资,而输出的是铜矿、钴矿和铀矿。按人均福利和工资计算每人每年大概为500华元,一百五十万人的规模,每年的这一项的费用则为7.5亿华元,但是这些钱又回到了房地产和日常消费上面,实际支出远远低于此数。
先不算铀矿的价值,按每年钴产量1200吨和铜产量10万吨计算,可比价格约为十亿华元左右,也就是说特区中央财政在投入的过程中,当年亦可达到内部收支动态平衡。
如果未来铀矿、水泥厂和水电资源得到利用,加丹加省可能会为特区创造可观的收益。特区以这种投资和科技拉动型,产生的巨大效益,远远不是那些落后殖民者可比拟的,后来非洲整个殖民统治崩溃的直接原因就是殖民地政府殖民收入远远低于需要的支出,造成宗主国财政负担增加,后来才不得不放弃殖民地。
而特区在经营非洲省的时候,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是有着永久性打算的,所以从一开始特区就把非洲省内的原住民当成特区公民对待。并不遗余力地强力推行城市化和工业化,让投资和科技给非洲省带来持续动力。
三个城市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他的变化。特区各项工作也进入了轨道。让特区欣喜的事情是,加丹加军事基地第一次向非洲裔公民招募士兵的时候,超过有三万多人报名,最后虽然只招收了五千人,组建了一个非洲军团山地第一旅。但是,这个趋势让特区坚信特区在非洲已经立稳了脚跟。
唯一令人添堵的就是,英属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经常给特区的船只设置这样那样的障碍。为此特区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了照会。
特区通过南京办事处向英国驻华大使提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