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建都开封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文侯和赵、韩三家分晋,迫使周威烈王承认自己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一方面为了控制中原,一方面为了避开强秦的威胁,便把都城从山西高原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定都大梁后,开始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营建大梁城和开凿运河,引黄河水入大梁。这条人工运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也是汴河的前身。关于魏国的规模,已无从可考,但从秦军破城而入时,城内甲士居民尚存三十万来推算,大梁城规模应该相当宏伟,且人口密集。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命王贲率军攻魏。秦军由于久攻不克,便引鸿沟水灌大梁,大梁被洪水围困三个月之久,终于城毁国亡成为一片废墟。
宋太祖赵匡胤是大宋帝国的开创者当今的圣祖皇帝,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在后周时,因屡建奇功,受到周世宗柴荣的赏识,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禁军司令),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掌握了后周的兵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病逝,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960年春,正当举国上下庆贺新春之际,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派人向朝廷谎报军情,说北汉及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正浩浩荡荡向开封逼近。后周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慌忙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去堵截,赵匡胤继而演绎了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建立起北宋王朝。961年,赵匡胤又戏剧性地上演了一幕“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拥兵自重的诸将领的兵权,把统帅禁军的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北宋王朝的南北统一战争和东京城防的营建工程。
开国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和群臣商议建都地点时,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因为北方的契丹族占领幽燕十六州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已经深入到长城之内。而开封地处中原,平壤千里,又无名山大川相阻,无险可守,一旦发生危机,都城东京就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强敌面前,陷入重围之中。从战略方位上来说,东京的地理条件十分不利,既缺乏长安的“关中之险”,又没有洛阳的“山河之固”。因此,当时不少人都主张建都洛阳。而赵匡胤也有“迁都之意”,并且倾向迁都长安。但是由于晋王赵光义和部分大臣的坚决反对,赵匡胤不得不放弃西迁的打算。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 狄府
从老太君口中得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开封漕运发达,水陆交通方便,已成为当时“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都十分昌盛。而洛阳和长安因为五代十国连番征战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繁华,城垣残破、荒凉凄楚。
为了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北宋统治者处心积虑地在城外驻守重兵严防,再就是大规模地进行开封城的营建。北宋定都开封后,全国募兵二十万,其中禁军占一半以上。赵匡胤让十万禁军驻守汴京,另外十万驻守在外郡作防护。主要是用于对京城的守卫和警备。
抬眼望去宏伟的北宋外城墙高四丈,宽五丈九尺。城墙四面修筑有敌楼和瓮城,鼎盛时期的北宋,开封城的规模十分壮观,处处显示出帝王气派,给人森严宏伟感觉。
在城墙中心区的东西两边各设有鼓楼和钟楼,为战斗指挥部和?望塔。沿外城城墙,每二百步便设置一座军械库,贮藏各种军备和武器,以备随时使用。东京外城的防御措施被视为东京城的第一道生命线,隔百步就建一座马面,突出在城墙之外,是用于射击近距离的小型碉堡,可以有力的最大限度杀伤敌人。北宋王朝在开封建都长达168年。而事实证明,国家的存亡,完全在于统治者的意志与胆略,城防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
因为战事没有波及到这里而朝廷的库银也不算充沛所以这些但是可算是最坚固的防线,已经显得有些残破了。城楼上三三两两的士兵,虽然站得笔直可从眼神就可看出大都是心不在焉。
这些鼻孔朝上的家伙,能让它们这么站着,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了优先特权,我们在等候进城的队伍中慢慢的向城门移动。一直排到中午,才得以进去。就这还是李荣重新做的官文齐全,董魁又使了些银子的功劳。
其他人想要进城,士兵们不把你的衣服脱光,祖宗十八代全部调查清楚才怪。
转过大街,董魁找了一家干净一些的客栈住了进去。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到胡商直接把黄金运过去就行了。
亲卫队目标有些大,在城外时就已经化整为零,马匹武器都留在了外面一处隐蔽之地。
刚安排好了住宿事宜,夜幕就已然悄悄降临,大街上人来人往灯火辉煌,宋朝特有的夜市终于在一片喧哗中开始。
大道两边,一个一个小吃摊点整齐地排列两旁,不时从简易灶台上为客人端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美食。香气四溢。
开封的小吃,向来很有名气。
我压下肚中的馋虫,走出这条可让人掏干腰包然后换来满腹胀痛的诱人小街,来到主道上。
为了防范的需要,开封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相套,可谓固若金汤。外城有12座城门和7座水门。城门是交通和运输的主要出入口,有利于分头出击和防守。水门是水上交通的门户,一到夜晚,水门便放闸关闭,防止有人顺河潜入城内。东京城的河流四通八达,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条人工运河贯穿全城,不仅解决了东京近郊的农田灌溉、城市用水,而最主要的是解决了首都的漕运问题。汴河是东京与外界相联系的一条主要河流,它由西水门淙淙流入,然后横贯全城,带着东京白日的喧闹与夜间的繁华由东水门缓缓流出。汴河的前身是隋朝的通济渠,宋时曾经多次修浚和疏通,为解决东京城的食粮及东南物资的调运,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宋史?汴河》中说:“(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重宝,不可胜计。”由此可见,汴河对于北宋王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