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2 / 2)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孙和转身一看,妈呀!一艘巨大的轮船已经近在眼前。孙和觉得那巨轮能比山还高。

孙和和老严都顾不上手上的螃蟹,玩命地往岸上跑,七万人组成的光屁股大军,让整个港口成了天体营。

等孙和跑上岸,再回头看。

港口中一支庞大的舰队和船队正在靠岸。孙和眼睛都看花了,他虽然跑过很多地方,但是像现在这样庞大的船,简直闻所未闻。

船一停拢,从船上下来一排排全副武装的军队,那些军队穿着土花色迷彩服,头上一个同样颜色的锅盖,手上的步枪铮亮。这些部队跑步前进的时候,整齐划一,没有一人废话,也没有一人发出声音。

步兵走完之后,还从船上下来几十辆轻装甲步兵战车,还有比他见过的最厉害大炮还大的炮,都是一溜汽车拉。后面的军绿色卡车一辆辆下来,孙和数了一百多辆了还没完。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特区部队?我们真要去这样的地方?我们也会变成这样的部队?

这些疑问不仅在孙和心中飞过,也在所有川军老油子心中飞过。

惊魂未定的川军士兵很快换上了类似的服装,除了没有武器,除了军纪散漫,除了东张西望、除了茫然无措,其实跟第一师也差得不是特别多。

换装之后,每个川军士兵领上了一个盒饭。辣子回锅肉、去刺得鱼肉、番茄炒蛋、泡萝卜,半斤米饭。这顿饭,吃的川军个个眉开眼笑。吃完饭,每人领到一罐500毫升灌装啤酒,登上了轮船。

张旭东看到一地的破衣服,丢的到处都是的空饭盒,一次性筷子。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张旭东顾不上这群乌合之众,令人庆幸的是,接下来应该头痛的是马都军校,而不是他的北部湾特区。

1935年钦州属广东钦廉公署的一个县,此地东北部六万大山环绕,西北部十万大山横亘,地势险恶,是北部湾天然的屏障,南面面海,物产丰富,自秦以来就有人在此生活,不过,清末中法战争之后,此处就人烟稀少,现在还叫钦县。

北部湾特区管委会就设置在钦州,是原来县政府的房子。张旭东进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通告整个北部湾地区免税。

所有地主、农民、商人、工人、工厂主都不需要交税,他们可以自由的交易,只有向内陆出口,或者进口,才需要交税。出此之外,所有的海上运输、海上贸易、海上捕捞全部由北部湾管委会专营。整个北部湾海域实行军管。

这道政令让整个北部湾特区的民众欢呼雀跃,即使传统的渔民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都被北部湾渔业公司全部招聘,连捕捞船都被统一征收。

民国时期让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重税,有钱人还好,苦哈哈基本没有出头之日。特区的这道命令,瞬间解除了整个特区民众身上的枷锁。

同时,特区的六千多名驻军也为北部湾带来了市场繁荣。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生活用品,各种蔬菜肉食,市场供不应求。军队的消耗是惊人的,北部湾特区的初期,经济上基本靠中央接济。

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北部湾的经济布局必须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特区的高层认为,基于北部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战略位置,发展港口经济是不合适的,这里的港口是深水良港,仅次于广州港。但是,它的落后交通和远离工业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适合成为贸易港。

因此,北部湾港口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特区在大陆的独占型军港,即使以后重庆至北部湾的铁路开通之后,也主要是为了运输攀枝花的钢铁资源,以及成为宜宾工业区的出口港。这决定了靠港口发展北部湾经济目前是不现实的。

同时,北部湾本身人口稀少,内需很少,想仿效上海依靠内需型发展模式也不合适。

特区认为,北部湾适宜成为技术等级为D级的通用军事工业基地。

所谓D级技术标准,即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以不超过本时代主流标准为上限。

通用军事工业基地,则是生产现有武器和军品型号,或不超越现有技术水平的创新型武器标准。

相信,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在二战来临之际是大有可为的。特区将以这里生产的武器型号向世界出口。

需要怎样的常规武器?

无论如何,坦克生产和组装基地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坦克的补充装备,轻型装甲战车工厂也不能少。军用卡车、牵引车、越野车为主的汽车生产组装基地也需要。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自行车也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大炮,陆军之王,这玩意更不能少。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这种易耗品当然是生意的重点。炮弹、手雷、地雷、子弹这种对双方都需要的玩意,市场一定不会差。还有飞机,全世界都需要飞机,相信这个生意会带来巨大的利润。可惜特区的军舰制造基地放在了戴燕市和泗水市,否则,北部湾就是完美的战争工业基地。

加入书签阅读记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