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1 / 2)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段勇宣读完命令,把任命书交给其他四人传阅。

众人中刘伯坚的年纪最大,曾是苏区工农红军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是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政治工作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但是经历这次事件之后,对于政治工作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没有底。

“段教官,马都军校的组建特区不知道有怎样的打算?”

段勇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计划书,给四人一人一本。

“各位,应朱校长和宁校长的要求,马都军校目前的任务是把营地四万同志尽快完成训练,完成军校第一师和第二师的建制。具体的实施方案,我已经做了计划书,请大家讨论。”

四人静静的通读了一遍计划书,眼中都是震惊。

曾山是带过部队的人,他更清楚这位计划书的难度有多大。

“段教官,这份计划书中的训练强度是不是太大了点,我担心战士要完成有难度。”

“是的,训练强度有点大,但是我还是有信心英雄的红军能完成这个计划。当然,这个计划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四万人中16周岁以下的孩子将会被送到地方学校,40周岁以上的自动转为特区的移民,或者留在学校担任行政和后勤工作。伤残战士将退伍,由特区另行提供生活保障和安排。党政军机关中的体弱和女同志将被安置在军校医疗和行政系统。

留下的青壮战士约两万八千人,经过初步培训后他们将接受体能和文化测试,合格的同志将被编制成290个连队,完成不了考核的同志只能退出军校另行安排。连队训练三个月后,实行部队编制,六个月后中央首长将对这两个部队实施第一次考核,我们的时间非常少,训练强度不大,中央的任务我们就完不成。”

曾山看了陈丕显一眼,意识是说:知道吧,任务来了。

16岁以下和退伍军人当天就被马都县政府的同志接走了,军校为这些同志搞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

而那些体弱和机关的同志,被校务委员会大批的安排从事校内的行政和后勤工作。军校的后勤部门、军校医院、军校办公室、军校政工干部很快实现了满员,剩余的同志只能通过马都政府来进行安置。

原马都军事培训营地是特区专门营造的简易板房,按四万的标准建设的,现在部队精简之后,营地空旷了很多。

部队精简之后,全部按连级标准93人编制,十人制的班,三班制的排,三排制的连。有建制的按原有建制编,不过原有建制全部按照班、排、连制编组93人,多退少补。清理出来的人员继续编制成连。所有连级及以上干部组成军官连,也按93人制的连编制,两万八千多人共编制成300个连队。没有连级干部,没有后勤,没有任何一个多余人员。

部队的班排长原建制有的继续保留,新组建的连队自己选举班排长,这种编制让原来部队的首长意见很大,特别是原来部队的团营级干部搞不好只能干个班排长,如果运气差,和高级干部编在一组,只能干个小兵。

有怨气的官兵,跑到政治部诉苦的数不胜数,但都被刘部长劝走了。

下午,从特区选拔的290名副连和正排级干部进入营区,随同过来的还有各连的装备。

这些特区选拔的干部担任各连的教官兼职连长。

特区军事委员会为这次改编训练早就做好了预案,包括人员、编制、番号、教官配置、装备、课程、训练科目、甚至相应的后勤预算都做了列支。

譬如人员编制严格按照训练级百人制整编,290个连队分成两组,分别隶属军校1师和军校2师。1师核定编制200个连,2师核定编制100个连。这是特区和中共中央协商的结果,1师归中共中央,2师归特区。特区拥有优先挑选连队的权利。

例如番号为1师H9连,他的内部番号为1师第72连。

入夜,天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很快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整个营地传来集结号。

2师D5连营区。12名排长和班长正在开碰头会,猜测来的教官和连长会是怎样的人。D5连主力原属红一军团受伤士兵为主,在特区恢复健康后直接留在了营地。这些士兵不少打过军阀混战,也参加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经验和意志都是惊得起考验的。

集结号一响,虽然12个排班长还有点奇怪,但是良好的军事素质让他们第一时间冲回各自的班排,带领战士起床集结。

每个连的集结地,在编组的时候就已经划好,D5连一排长余德不顾营区外的大雨,直接带着一排冲进了大雨之中。

“跟上,跟上,三娃跟上,跑步前进,快、快。”

从营房出来到集结地不到150米,余德带着一排往集结地跑的路上,就从一闪一闪的雷电中,看到每个连的集结地前面都站着一个人。

倾盆的大雨打在那些人身上,一动不动。整齐的衣服全部已经淋透,狂风夹杂着暴雨扑打在脸上,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余德原本急躁的心,顿时冷静下来。那是一种力量,一种无所畏惧的力量,天地为之变色也不惊惧的坚定。

加入书签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