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攻击
1991年1月17日黎明,多国部队第二波攻击开始。由于一些适于白天作战的飞机加入,空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个昼间,米空军的a-10“雷电”攻击机出动了150架次,袭击了科威特战区和伊境内的雷达站,而f-16战斗机则重点攻击科威特战区内的机场和许多地对空导弹发射场。在拂晓前后的几个小时中,米海军陆战队的百余架飞机突击了伊军严密设防的泰利勒、谢拜人古尔奈和鲁迈拉等伊空军基地停放在跑道上或飞机掩体里的飞机。其中31架飞机攻击了泰利勒机场,36架飞机担负着袭击巴士拉城内及周围地区其他目标的任务,10余架飞机突击了严密设防的谢拜机场。另外,还有一些飞机攻击了巴士拉郊外阿马拉的机场、桥梁和铁路调度场。
“沙漠风暴”行动发起后的第一天傍晚,伊拉克战略c3网络、号称固若金汤的战略防空系统以及主要的领导指挥设施都遭到多国部队空军的毁灭性打击。部分已探明的核生化武器和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此外,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还挫败了伊空军进行协同抵抗的企图。
第三波攻击
1991年1月17日夜幕降临时,多国部队发起了第三波空中攻击,打击的重点仍是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尤其是一体化防空系统。黄昏后不久,多国部队的f-111和a-6e飞机袭击了伊拉克机场。这一天,驻扎在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米联合特遣队精锐部队的飞机集中攻击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基尔库克、提克里特、盖雅拉和埃尔比勒等地区的目标。其间,该部编成内的ec-130、kc-135和ef-111a等支援飞机在f-15战斗机的掩护下于伊拉克北部边界附近建立了空中航道。到第一个24小时结束时,巴格达市内及附近约40多个关键目标被击中。
1991年1月18日,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仍继续对伊拉克境内及科威特战区的战略目标展开全方位打击。从凌晨4时到5时30分,多国部队出动80多架具有夜战能力的飞机,如f-117a、f-15e、f-111、a-6以及英国皇家空军与意大利空军的gr-1飞机,袭击了伊拉克防空系统、核生化设施、领导指挥机构以及机场等目标。
从开战第一天起,多国部队的部分空中力量就对共和国卫队和科威特境内的前线伊军装甲部队发起了攻击。1月18日天亮后,多国部队出动近百架次的f-16战斗机攻击了塔瓦卡尔那共和国卫队师;另出动约150架次a-10攻击机袭击了沙、科、伊三国交界地区及西部的伊军,该地区是尔后地面作战时多国部队侧翼机动部队通过的地域;海军陆战队的大批飞机袭击了巴士拉以西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
1月18日中午,多国部队海军的飞机袭击了马姆盖斯尔附近的伊拉克海军设施,摧毁了谢拜和艾哈迈德杰拜尔机场和机库以及停机坪。此外,多国部队还用“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伊拉克的石油、电力设施和领导指挥机构。
随着夜幕降临,多国部队又展开了新一波次的空中打击。装有前视红外装置和雷达的多国部队飞机袭击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后方的桥梁,切断了其与后方补给基地的联系。从米国本土起飞的7架b-52重型轰炸机突击了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共和国卫队各师。午夜前,12架f-117a隐形战斗机轰炸了伊拉克的c3系统、领导指挥机构和战略防空等主要设施,其中包括巴格达市内的国防部、情报部和内务部。
到18日结束时,急刹车部队海军为支援空袭共发射了216枚“战斧”巡航导弹,占整个“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发射总数的64%。在此期间,波斯湾作战编队的3个航母战斗群“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所出动的数百架次飞机中有一半以上用于袭击伊海军设施、海岸防御基地以及伊拉克用于监视舰艇作战的设防石油平台。具体目标为:乌姆盖斯尔的港口设施、伊海军基地和“冥河”导弹储存库;法奥、阿卜杜拉港、卡鲁岛和乌姆迈拉迪姆岛的伊军海岸防御阵地;米纳巴克尔石油终端站及平台和阿马亚石油平台等。为配合空袭,从红海和波斯湾航母战斗群起飞的米海军飞机共完成了1100架次的出动任务。
1991年1月19日,天气骤变,伊拉克上空出现了气象学上称之为“锋面”的恶劣天气,多国部队在随后3天的空中行动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袭击任务被迫取消,一些飞机转而攻击其他不太重要的目标。即使有些飞机按原计划行动,攻击效果也不尽如意。与此同时,执行任务的飞机遇到的危险却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事实证明压制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任务难度超过战前估计,故多国部队从开战的第三天起抽出相当力量专门对付“飞毛腿”导弹的威胁,并为此调用了原计划攻击其他目标的飞机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