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的官员,立刻如蒙大赦,叩头谢恩。
沂王看着这兄弟二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黑脸,直将被吓破了胆的百官收拾得服服帖帖,不由暗下心惊。
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荣王成长得速度也太过于惊人了。
第十章 朝堂改制
经过刚才的“龙颜震怒”,苏若沈相信,现在再将自己的改革之法说出来,也已经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了。刚才之所以没有提保皇派,而是将其与史弥远党、杨太后党放在一起一棒子打死,就是怕有谁仗着自己“保皇有功”,而出声反对。
现在,都想着怎么去保住性命吧!
秦孝公有商鞅,宋神宗有王安石,明万历皇帝有张居正,而他苏若沈现在谁都没有。
没有以后的替罪羊,所以他现在只能采取高压政策。
至于以后的反弹?那时候他已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了,谁若是活腻了,自然可以随便反弹。
说到这里,自然就不得不提宋代的官吏制度了。
宋承唐制,设门下盛中书盛尚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即为三省六部。
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审覆天下大辟案的职权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其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另派升朝官分别主判,以处理残留细务,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实亡。
元丰改制,以三省取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除正、副宰相外,门下、中书省分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掌原谏院所领谏诤弹劾职务,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领修起居注职务,又分设门下后盛中书后省,为门下省及中书省下属机构,分别以给事中及中书舍人主管,以给事中掌原封驳司的封驳职务,并以封还词头的方式行使封驳权。尚书省下领六部,由各部尚书、侍郎主管,以原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所领职务归吏部,以原三司与司农寺所领主要财政职务归户部,以原太常礼院所掌礼仪职务复归礼部,以原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覆刑狱及三司有关审核会计帐册等职务并归刑部,以原三司有关修造、坑冶等职务归工部,某些次要军务归兵部,并废除枢密院之外的旧有机构,恢复六部下属二十四司。
宋哲宗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建炎三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水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宋孝宗隆兴元年即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时至今日,苏若沈接手之后,三省六部已经缩水,虽然裁剪了一大批多余官吏,但部下职责混乱不清,国家机器仍运转效率极慢。
苏若沈想到了明朝之时的内阁。只要调控好内阁之中各方势力的比例,紧紧握住大权,这个制度对于急需君主高度集权的苏若沈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在此之下,枢密院与监察院也是要设立的。只不过枢密院只是行使现代法院判决之责,并不拥有调查及抓捕的权利;而监察院只有举报与调查取证之责。
“鉴于诸位爱卿平日的劳累,朕决定重新划分三省六部。”苏若沈目光凌厉起来,“有谁反对?”
大殿之上静默一片。谁敢反对?纯粹找死!
“既然诸位爱卿都十分赞同,朕便顺应尔等之意。”苏若沈一句话,把那些个臣子噎了个半死:我们的意思?我们是不敢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