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坐厅中叙话,公孙霸摇头叹道:“我山中有四五百兄弟,成千上万官兵围剿也难以取胜,不想今日竟被你这个十几岁文弱少年领了一百人不到,就尽数擒了,真是叫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叹服。我公孙霸凭一身神箭的本事,自认为天下无敌,竟不想也被你略施小计便擒下了,真正是万夫之勇,不如一计之谋,公子雄才伟略当真叫人佩服。”
贾宝玉笑道:“壮士过誉了,若是壮士在这寨中,凭这般神勇,我如何能进来?我不过趁壮士不在,侥幸胜了。”
公孙霸摇手道:“手下败将安敢言勇,如今我不是也被公子擒了?多谢公子对在下如此礼遇,不过败便败了,休要再言,既然已被公子擒了,要如何发落我等,悉听尊便罢了。”
贾宝玉看着公孙霸一身英雄气概,怎么也不像个草寇,遂问:“壮士这般神勇,这般气节,为何不在军中效力,精忠报国,凭本事觅个好前程,怎的反倒委身此处落了草?这岂非明珠暗投,虎陷泥淖?”
公孙霸道:“不敢当!”随即陷入了回忆之中。
原来公孙霸自幼习武,本是一心要去军前效力,期盼精忠报国,封侯拜将。然而却在他十六岁那年,因见乡中土豪欺压良善,一时不忿杀之,官府行文追捕,以至于流落江湖。因来清山过,撞着韩继雷、吕文昭两个,凭武艺将他们折服,便被热情相邀上山,成了清山寨三大王。
贾宝玉闻言欷歔叹息不已,不想他也遇到过乡中恶霸,不同的是他用了武力,结果祸及己身,贾宝玉却是用了智力,不仅能惩治恶霸,帮助村民,还能置身事外。同一件事情,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高下立判。文武文武,文在武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贾宝玉叹息了一回,便道:“虽如此,只是另两位大王可不是什么好汉,壮士委身与此,实乃自污,何不弃他们而去?”
公孙霸道:“我亦深知他们,平日里颇多劝阻约束,却只不肯悔改,正欲另寻他处安身,只是相处日久,他们又是在我走投无路之时收留了我,因此不忍即去。”
贾宝玉喜道:“既然如此,我举荐一个去处,正好可叫公孙壮士安身立命,一展心中抱负。”
辽东满清又一次略边,边境再度遭遇大规模战役,失了许多城池。康正命大将军田地统兵进讨,贾宝玉一直关注的九品司厩姚齐募健卒数百,赴大将军幕下效力,屡立战功,如今已升为领军校尉。正好边军极度缺乏人才,即便公孙霸杀过人,放在边军戴罪立功,免罪不难。于是贾宝玉便欲将公孙霸送入姚齐帐下。
公孙霸听了这个提议颇有些心动,但却不知这位公子又为何要帮自己,正踌躇不决之时,忽听他手下人进来报道:“禀教父,派去通知当地官府的人已经回来了,随来还有大量官兵,以及清山县令。”
公孙霸听得“教父”二字,便问道:“他们称公子教父?”
贾宝玉笑道:“不过是个混号,便如公孙壮士号称小霸王一样。”
公孙霸又问:“公子可是从京城来?”
贾宝玉答道:“正是。”
公孙霸面上有些激动:“可是京城黑手党的教父?”
贾宝玉疑道:“正是,你也听说过京城黑手党?”
公孙霸听了,吃了一惊,“哎呀”大叫一声道:“小弟当真要把自己的眼睛给挖了,有眼不识泰山,竟不识英雄。京城黑手党教父,招贤纳士,敬重天下英雄,江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教父大名当真是如雷贯耳,我只恨缘分浅薄,不能拜识尊颜,不期今日在此相遇,竟是个少年英雄,当真大慰平生。”
贾宝玉没有料到黑手党这两年来竟闯出了这样大的名声,颇有些惊喜,笑道:“既如此,我举荐你去边关效力可愿否?”
公孙霸一脸兴奋道:“既遇教父在此,我还去投他处作甚,只愿跟在教父身边,案前马鞍,誓效死力。”
贾宝玉闻言大喜,忙命人摆酒庆贺。公孙霸忽又犹豫道:“只不过......”看了捆在大厅上的清山寨韩大王以及一众山贼,接着道:“他们虽然多做恶事,但许多都是身不由己,还望教父开恩,放了其中一些良善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