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1 / 2)  我信了你的邪!+番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来,因为冷落太久,康熙都把她抛到脑后了,提前安排身后事的时候也没想起这人来。多亏乌雅氏想不开过来送,她这么一闹,反而让康熙有了危机感,生怕自己走后没人能压得住这位新晋的太后娘娘,怕她拿孝道逼迫老四,康熙心一横,又传了一道旨意。

他要改老四的玉牒,让老四给已故的佟皇后做儿子。本来老四出生以后也是抱给佟佳氏养的,后来人没了才回到乌雅氏那头去,这个决定并不难以接受。

当然只是对别人而言,佟家是意外之喜,乐都乐死了,至于乌雅氏……偷鸡不成蚀把米,听说以后她当场昏厥。

照她原本的想法,要是能让老十四继位是最好,就算不能成,她总归要做太后的,可进可退。

谁能想到康熙这么狠。

她醒来之后听说胤禛到永和宫来磕了个头,磕过就走了。这还不算,本来力挺她去闹的老十四也改了口,抱怨说咋就这么沉不住气,要折腾也该等皇阿玛先走。

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康熙在位时乌雅氏是德妃,到雍正朝,她做了德太妃,一辈子没当上太后。

没当上太后也罢,三亲六戚都怪她,怪她早年没对老四好点,怪她不讲道理偏心十四,现在好了,新皇将所有的包容都给了九阿哥以及十三阿哥——哦不,现在已经是义亲王与怡亲王了。除去这两位,他对其他人简直残酷。

而康熙最终熬过了这一劫,并没有蹬腿,他也没有再过问朝事的心思。为大清朝辛苦了几十载,是时候将担子交给年轻人了。

康熙在畅春园安度晚年,雍正在紫禁城里累死累活。

封了亲王的胤禟彻底接下户部的担子,同时兼任理藩院尚书,管理蒙古、西藏等地区事务,也负责处理对沙俄的事务。自从新皇登基,胤禟一方面觉得自己就是命好,难得做一回好事也能救到新皇,这救命之恩简直就是保他横着走的护身符。

同时,他又忍不住感慨,四哥就不能对自己的恩人好一点?只是户部就能累死个人,还要加上理藩院,这什么仇什么怨啊?

这头胤禟一边叹气一边接过上头交下来的重担。

那头宁楚克拍拍他的肩膀,进宫去陪皇后喝茶。

七斤随皇子一道在上书房进学,排场不比齐妃的儿子小,她身后站着晖哥、站着身为中宫皇后的四伯娘、站着看起来凶巴巴其实最能妥协的皇帝四伯。

雍正继位没多久,七斤因为口头争执在宫里和弘时干了一架,这么说还不合适,应该是她单方面把弘时给揍了,弘时都没能耐碰到她。

齐妃李氏心疼得不行,回头就去告状,让胤禛喷了个灰头土脸,喷完得有大半个月没往她宫里去过。那之后七斤还是老样子,倒是弘时见着她就想起当日吃得苦,就忍不住想缩脖子。

雍正继位的时候,七斤已经十三四岁了,她还是儿郎打扮,锦衣华服加身,头戴小帽一顶,瞧着雌雄莫辨俊美至极。眼看到了可以说亲的岁数,胤禟厚着脸皮同他四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要让闺女顶门户,就这么把人嫁了……不存在的。

胤禟真的特别自信,他完全没想过闺女养成这德行能不能嫁出去,坚定的把重点放在了不愿意上。

雍正心有顾虑,怕自己答应得太爽快把人在畅春园的太上皇气死了,所以没一口应下,说这个事要想想。胤禟也不着急,他闺女条件这么好,还怕招不来婿?赶上户部和理藩院一堆事,胤禟只是提了一嘴,没见天去催,倒是七斤,仗着自家阿玛管着理藩院,听说了不少事。

比如回部无耻,又在闹事。比如东北那边老毛子也不安分,今年他们仿佛是遭了灾,因为缺粮又在边境劫掠,折子一本一本送上京城,胤禟看得头大。

朝廷同俄国打过的,打了好多年,最后在尼布楚会谈,商议签订了一份条约。在确定了边境划分之后,东北那头消停了些年份,赶上遭灾,老毛子没吃的,就重操旧业越境来抢。

不管当然不行,手段太过强硬又有撕毁条约之嫌,胤禟头疼得很。

看他头疼成这样,七斤偷偷揣上银票,拿上皇帝四伯给她的御赐金牌,背上大砍刀带上干粮,骑着马就溜出去了,走之前没忘记留书一封。

加入书签阅读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